![陈宜然](https://jcypogw.cn/zb_users/avatar/0.png)
近年来,得益于政策支持、科技发展、市场成熟,康复机器人(300024)等新型康复设备将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活质量。
政策支持方面,《“健康中国 2030” 规划纲要》强调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的意义,《中国制造 2025》将高端医疗器械列为重点,康复机器人有望获更多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;科技发展方面,机器人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和传感器等技术迅猛发展,为康复机器人创新提供强大支撑,使其更智能化、个性化,提高训练效率和效果,满足市场对高性能设备的需求;市场孵化方面,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统计披露,预计到2026年,全球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急剧飙升至26.173亿美元,在此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2.1%;预计2024年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0亿元。
在此背景下,傅利叶智能康复综合解决方案应运而生,其主要包括智能康复港与伽利略人体运动量化研究与康复系统。目前傅利叶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周期、全系列和全功能的智能康复产品矩阵。
两大解决方案实现用户康复“加速度”
据傅利叶康复创新项目产品总监杨志豪介绍,智能康复港与伽利略系统互为补充。首先,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康复治疗师的压力,提高整体康复效率,傅利叶智能康复港应运而生。傅利叶智能康复港以恢复上肢(包括肩、肘、腕关节、手指关节等)运动为切入点,逐渐拓展至下肢(包括髋、膝、踝关节等)康复,再拓展至运动平衡、理疗产品等,最终打造出了一套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杨志豪表示,从2020年起,公司已推出三十多款产品。公司进行了两项铺设动作――“出海”和“下基层”。“一方面,我们向全球海外市场进行了业务拓展,比如成立新加坡海外事业部。辐射欧洲、北美市场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希望把机器人产品落地到基层,于是我们赋能了多家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以及甘肃玉门等偏远地区的多家基层医疗机构,解决了两公里范围内的康复需求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康复训练。”
杨志豪进一步表示,仅仅通过智能康复产品提升康复治疗效率问题,还不足以支撑未来康复技术发展的节奏,公司于2023年6月推出了伽利略系统,通过该系统实现一系列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康复训练。
“伽利略系统集成了三十多种功能模块,模拟出虚拟现实的环境,对用户施加刺激,进行‘信号输入’,然后会采集用户对刺激的反应,包括心率、心电、血氧、代谢等各项生理指标。该系统最终要达到的成效是,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环境、社会属性去进行针对性的康复的训练,最终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与社交。这些训练会细化到刷牙、洗澡、穿衣服、乘坐交通工具等无数个具体场景中,来制定康复任务。”杨志豪表示。
人工智能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布局进程
据杨志豪介绍,软件是决定智能康复系统体验至关重要的一环。目前傅利叶正在使用与“黑神话悟空”同款的虚幻5引擎,其优势为能够在巨型LED屏幕面前呈现出高度逼真的三维效果,将城市街道、地铁等场景导入伽利略系统,从而让用户体验多种的环境,实现一种沉浸式感受,进行多种训练,完成多种评估。而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,系统会根据收到反馈,进行任务更新。
事实上,研发人形机器人是公司的长期目标之一。然而在公司成立初期,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并不成熟,通用人形的开发存在困难。所以,公司优先选择了最贴近需要帮助的人群的智能康复机器人领域,逐步积累传感器、执行器等核心的技术。通过机器人技术赋能人类生活是傅利叶一直以来不变的初心。而如今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让团队看到了人形机器人变得更加通用的希望。
总的来说,杨志豪表示,目前傅利叶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周期、全系列和全功能的产品矩阵。全周期即从超早期康复,到中后期康复,最终到居家康复;全系列即产品几乎覆盖全身主要关节;全功能即覆盖了大部分需要康复的疾病种类,包括运动功能障碍、认知功能障碍、心理功能障碍等。
两大举措顺应未来智能康复行业发展趋势
杨志豪表示,在未来的20年、30年甚至50年里,智能康复产业会实现持续增长,而增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两个发展方向――一是将先进的技术变得更加普及化;二是愈发以患者的需求为主,细致贴合患者的康复场景,而非仅仅解决医院的问题、治疗师的问题。
要顺应以上所述行业发展趋势,杨志豪表示,需要依托国内旺盛的康复需求,以及完善的供应链、产业链,有意识地将技术从高端往低端下放。傅利叶也正在通过自研核心技术降低成本。同时,还要尽快去推广我国基层医疗普适化,特别是社区乡镇这些的医疗服务。
“我们现在也专门成立了瑞和康医生集团,为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,我们不仅仅为这些乡镇卫生院提供产品设备,还要让集团里的一些治疗师、康复医师驻点到当地医院,去为各地的治疗师、医生、护士进行培训,帮助更多的从业者提升康复技术。”杨志豪说。